前言
台灣的公共建設已經越來越人性化了,因為我們可以發現原本對行動不變者極為不友善的環境,取而代之的是易於親近的環境,但要真正對行動不便者提供一個可通行無阻的環境,則需要「無障礙環境」的觀念被完全了解與實踐。
理想的無障礙環境
理想的無障礙環境是提供硬體及軟體的無障礙環境,以消除家庭、校園、社會上各種障礙,期使障礙者能夠在最少限制條件的環境之下,與一般人共同享用各種資源。
硬體無障礙環境的適用對象及設計原則
一、視覺障礙患者
針對弱視者可加強照明設備,使用白色光源較黃色光源佳。
可加強色彩對比,使用視覺辨識度高的顏色,如黑底白字、白底黑字、藍底白字、藍底黃字、黑底黃字等。
還可使用擴視鏡或放大鏡使弱視者看的較清楚。
針對全盲者可利用觸覺裝置,如導盲磚、盲杖、點字設備、手觸電腦鍵盤等與外界溝通。
可使用聽覺裝置,如緊急按鈴、語音提示電梯、廣播傳遞訊息。
盡量使路面平坦並除去通道的突出物、雜物。
二、聽覺障礙患者
針對重聽者,學習環境要加強隔音設備,以杜絕雜音。
可使用擴音設備或打鼓引起注意。
針對全聾者,可使用視覺性的訊號,如電話閃光震動器、門鈴閃光震動器、旗幟等反覆出現的訊號,引起聽障者注意。
並可使用視訊電話、傳真機、手機簡訊、佈告刊版、簡單圖示、手語等與外界溝通。
三、肢體障礙患者
1.垂直高度的改變
2.建築物出入口、門與通道
3.客廳及臥室
4.浴室及廁所
5. 停車位
6. 其他
以上是硬體的無障礙環境,而軟體的無障礙環境是人們對身心障礙類別、特性與限制應有所了解,並重視其心理感受,進而接納、關懷、尊重身心障礙者,這就是提供心靈上的無障礙環境。
無障礙環境的建立需要國家政策、國家資源、民間資源及民眾的同理心來完成
願不久的未來,障礙者能夠通行無阻至各種環境並與一般人共享各種資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