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,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「腕隧道」,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。
所謂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。
腕隧道症候群通常發生在需重複手腕動作的人身上,例如機械技工、木匠、打字員、及家庭主婦等,尤其好發於慣用手,而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。
女性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是男性的3-10倍。
有三分之一的女性,在懷孕第七個月至第九個月時,會出現腕隧道症候群。
有時其他包括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風濕性關節炎、類澱粉沉積症等疾病,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。
在疾病早期的一些症狀經常會讓專業人員或病患掉以輕心。
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感覺神經分布區域出現麻木、疼痛等症狀。
麻木、疼痛症狀在夜間會加劇,甚至麻痛到醒過來。
麻木、疼痛症狀會因暫時手甩動而減輕。
麻木、疼痛症狀逐漸在白天也會出現,而且因重複手腕動作,如騎車、洗衣等,而症狀加重。
中期腕隧道症候群症狀會出現持續性的手指麻木、疼痛症狀。
細微的手指動作,如扣鈕扣,而出現障礙。
手上的杯子或碗可能握不住而掉落。
麻木、疼痛症狀會放射到手肘甚至肩膀。
後期腕隧道症候群症狀會出現感覺喪失。
肌肉萎縮。
手部活動功能受限。
麻木、疼痛症狀放射到手肘和肩膀。
絕大多數的病例,並無特別的致病因子,一般咸認與下列幾項因素有關:
1.外傷:一般與工作及職業有關,如木匠;長期握抓工具,對手及手腕重覆性的壓迫造成。
2.全身性疾病:如糖尿病、風濕性關節炎、末端肢體肥大症、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及長期血液透析患者,使橫腕韌帶纖維化致症狀加此劇。
此外,懷孕期間亦會使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加劇,而生產完後自然緩解。
3.腫瘤,如脂肪瘤、神經瘤壓迫所造成。
4.急性化膿性感染。
其實,如果懷疑自己有「腕隧道症候群」,可以經由簡單的檢查方法,來初步了解自己是否有這種症狀。
首先,將兩手掌的手背對手背互相施壓,讓手腕與手肘皆呈彎曲狀,這種動作會使正中神經受到較大的壓力,經過30到60秒,若手開始發麻,那就很可能是「腕隧道症候群」。
另外置血壓計袖口於手腕近端,開始加壓使產生缺血三十至六十秒間,若產生有麻木疼痛症狀即可能有此毛病。這時候,建議你儘早到神經外科就診,來確定是否需進一步的治療。
神經傳導(NCV)及肌電圖(EMG)可藉以區分頸椎神經根病變或肌腱炎。
1.神經傳導:在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五的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呈正常表現;感覺潛伏期較運動潛伏期敏感,若感覺潛伏期大於三‧七微秒則表示正中神經受損,若大於五秒表示嚴重受損。
2.肌電圖:有百分之三十一的病例表現正常,其餘則顯示多向波增加、正向波、震顫性電位等。
輕度腕隧道症候群可以採保守療法,治療方法包括避免過度手腕動作、服用抗發炎藥以及佩戴手腕護具。使用手腕護具可減少過度手腕動作,必須持續使用2-4周。對於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或是對保守療法反應不佳的病患,必須考慮外科手術切開腕隧道之韌帶以減輕正中神經的壓迫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及處理有
1.休息及保護
2.復健治療
3.藥物治療
4.局部注射
5.手術治療
1.休息及保護:保持手腕伸直平放,建議帶上護腕夾板,一般藥房可以購買。使用護腕的雙手放在桌上休息時應手掌朝上,而且注意手腕平放,讓手腕和前臂成一直線。
夜晚睡覺時也應戴上護腕夾板。
很多CTS就是因為晚上睡覺時手腕彎曲,壓迫到手腕正中神經所造成。
2.復健治療:症狀緩解最無副作用的方式,包括紅內線、水療、蠟療、經皮電刺激及超音波等,物理治療師設計的手腕關節運動,也有不錯的效果。
放鬆
手腕伸直/彎曲運動
手指伸直運動
手指小勾狀運動
手指七型運動
手指大勾狀運動
手握拳運動
手指伸直
手腕背屈
大拇指張開
手心翻轉過來朝上
用另一隻手扳開大拇指
3.藥物治療:此類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止痛劑、促進血液循環劑、維生素B群、口服類固醇及外用酸痛軟膏等等,但需避免長期服用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。
4.局部注射:嚴重麻痛或急性發作,影響日常生活及情緒時,可以局部注射類固醇,可以立刻緩解症狀,但效果只是暫時性,也不宜經常注射。
5.手術治療:神經已經變性,肌肉開始萎縮時,必需盡早接受手術治療。門診手術即可不須住院,術後可接受復健治療,可使水腫儘快消除及恢復萎縮的肌肉功能,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。
「腕隧道症候群」的手術,在神經外科中屬於較單純的手術,手術只需麻醉一隻手,患者在手術過程中,完全清醒。
手術傷口大約2.5到3公分,一般手術時間在30到60分鐘,手術後,經短暫休息,即可離院回家,相當方便
手術可能遇到的問題包括傷口感染、手掌血腫、復發、神經損傷等,但機率很低。
手術後,手臂會有一個短石膏片固定在手腕部為位,通常患者在返家後第二或三天,可以自行拆除。如果覺得包紮很緊,手掌麻、痛冷,患者可以隨時把石膏片拆除,這種不適的症狀就會改善。